在过去短短10天内,美国关税政策经历了空前的混乱,让人摸不着头脑。美国时间4月15日,据美国白宫官网消息,中国输往美国的商品现面临最高达245%的关税。
由于这一税率远超此前宣布的125%,不少人在朋友圈里开始说起“特朗普对华关税又涨到245%了!”。但是,我们也留意到,这并非新增关税,而是某一些产品在多重关税叠加后,居然达到了245%这一疯狂的高度。有两类特朗普上任前的:基本税率和额外关税(2025年前);
另外两类则是特朗普上任后宣布加征的:额外关税和对等关税。在被美国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中,按总税率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注射器和针头245%、锂离子电池173%、乌贼(鱿鱼)170%、羊毛衫169%、塑料餐具159%、烤面包机150%、电动车148%、玩具145%等。而这些“天价关税”商品里,不少都是常见的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出口的品类,比如羊毛衫和玩具,做这些产品的卖家这几天正在紧急寻求其他市场。那之前大家不是都在说美国对华关税加至125%吗,那羊毛衫怎么是169%(准确说是168.5%)?其实,是因为在特朗普上台之前,羊毛衫是16%的基本关税+7.5%的额外关税=23.5%,而特朗普上任后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又加征了20%的额外关税,以及大家都知道的对所有商品加征的125%对等关税。注射器在特朗普上台之前关税就高,达到100%;而特朗普上任后又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加征20%关税,以及后来对所有商品加征的125%对等关税,加总为如今不可思议的245%。也很多卖家、服务商,甚至平台方在问我们对于高企的关税有无好的解决办法?
我们想跟大家聊两点我们的看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01 美国关税政策反复下,转口东南亚的“危”与“机”
这段时间不断有人问我们能不能做转口,也就是货先发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再转运到美国,以避免高额关税。大家也知道,美国对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也是涨了关税的(2025年4月3日,特朗普宣布对全球贸易逆差大国加征“对等关税”,其中越南、柬埔寨分别面临46%、49%的税率,远超此前5%的平均水平);尽管特朗普在4月10日称“暂停对东南亚加税90天”,但结合其过往政策风格(如2020年对华关税多次调整),这一窗口期可能会因中国企业转口激增而提前终止。如果现在去东南亚建厂,投资回报不确定性大,说不定没等厂子建好,政策早变了。而若选择在东南亚、墨西哥等地找工厂加工后再出口至美国,也有多重阻力:以马来西亚转口为例,每柜需额外支付换柜、文件重组等费用500-1000美元,叠加东南亚本地生产成本上涨(越南工人工资年增10%)、东南亚工人效率偏低,综合成本优势已削弱。首先,并不是转口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就能避免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反而,这些地方对在当地的“增值比例”有上调的趋势。例如越南近期调整原产地规则,要求“越南制造”需满足30%本地增值和HS编码转换,并与美国签署海关互助协定(CMAA),加强原产地追溯能力。而墨西哥依托《美墨加协定》(USMCA),对实际原产地的审查力度更大,被认定为“中国制造”的风险更高。其次,即便是跨境电商企业在墨西哥、东南亚等地确有达标的实质性加工,但墨西哥因USMCA规则更透明,东南亚则因美国施压导致审查更不可预测。这段时间虽然有些货代声称自己有办法,但卖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贪图便宜。你不知道自己的货是不是被塞在柜子里面故意被漏报?甚至不知道自己拿到的“税单”是不是P的?越是这时候,越建议卖家走比较大、名声比较好的物流商,宁可少做点生意,也不要顶这么大的风险。
02 分散风险,早做打算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如同一场“飓风”,东南亚转口仅是权宜之计。跨境电商卖家需摒弃“赚快钱”思维,转向合规化、多元化布局。
毕竟,在全球化供应链重构的当下,“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风险远高于关税成本本身。
《财务管理学》中特别强调“分散风险”的重要性,因为任何单一市场或渠道的过度依赖都可能因政策突变、供应链中断等系统性风险导致企业陷入危机。
正如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所指出的——“分散投资是唯一的免费午餐”,通过多元化布局,企业能够将非系统性风险(如单一国家关税调整、消费需求骤降)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1、市场分散:若仅押注美国市场,一旦特朗普政府加税或强化原产地审查,卖家可能面临订单断崖式下跌;而同步拓展RCEP成员国(如日本、澳大利亚)、欧盟及中东等市场,可对冲政策不确定性。据悉,最近连亚马逊全球客户经理都在通过打电话、发邮件等邀请一些美国站卖家开通日本站、欧洲站等,并补贴约数十万元人民币!2、资金流分散:国际形势动荡,这时候更要避免将所有营收结算为单一货币(如美元),若同时做欧洲等市场,可持有英镑或欧元,规避汇率波动对利润的侵蚀;这不,美国这么一闹,欧元就冲上了8.3,若特朗普还是这种反复无常的性子,估计欧元、英镑等币种还会有一段不短的“好日子”。香港公司在给境内出口公司汇货款时,若离岸人民币有优势,可在境外结成离岸人民币再汇回,有些财务每次结汇都看一下哪个币种、哪个银行/第三方给的汇率最好,就这一个“小动作”,就可以帮卖家一个月“赚”个几十万!(《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完善真实合规性审核的通知》(汇发〔2017〕3号)明确:企业出口报关币种与收汇币种可不一致,但需在跨境收支申报时如实填写实际交易货币。)虽然财务管理理论看似‘高大上’且复杂难懂,但纵观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等顶尖企业家与投资人的商业实践,其核心决策无一不依托扎实的财务分析,可见关键时刻,还是得将财务理论与商业实践结合。
结语
跨境电商卖家若只追求短期关税套利,忽视风险管理,无异于在悬崖边跳舞。
在这动荡时刻,卖家更要保持冷静。
增长很难,那就向内求吧,保持基本盘的稳定,把这么多年来赚的钱“守住”,在这个时候显得更为重要。
而弘智程提供的“跨境财税架构设计+资金流优化+全球税务规划+跨境电商账务体系搭建”一站式服务,也正在助力卖家在政策波动中守住利润,实现长期增长。
